財團法人音契文化藝術基金會

《步上祭壇36》

獻技與獻祭

音契編輯室

有位基督徒很討厭唱詩班,覺得詩班都在作秀、展現唱歌技巧、飆高音、刻意表現和聲,他認為詩班是在表演,不是在敬拜神。

他的心聲反映一個事實:如果詩班班員不清楚自己在主日崇拜的會眾面前唱歌是獻祭給神,很容易敷衍了事,或有口無心,或專注表現自己、實現自我,會阻擋音樂傳達歌詞信息。詩班班員不要以為會眾音樂水準不好、會眾聽不懂,怎麼唱都無所謂(也以為上帝聽不懂,或根本沒想過上帝在場)。其實會眾都感受得到。如果牧師與詩班指揮不注重牧養詩班班員的靈命,詩班唱出來的就只是音樂的外殼,缺少祭壇燃燒的火焰,遑論獻上自己被神使用。

如何判斷詩班是在獻技(歌唱技巧)或獻祭?以會眾的角度來聆聽,主日崇拜結束,若會眾帶回家的印象是詩班作秀感,那是獻技;若詩班以自己最好的聲音帶領會眾對神的慈愛與公義有更深一層的認識,感動會眾一起把自己獻給神,則是獻祭。

獻技或獻祭是二選一嗎?不,兩者都要,而且需盡心盡力獻上。

為什麼要獻祭?聖經利未記記載,神是聖潔的,因人常常犯罪,神願意給人有重新的機會,就是向神獻祭,罪就得著赦免,獻祭看到神對人的憐憫與慈愛。聖樂綜論Ⅲ(羅炳良著)提到,詩班獻上的祭是嘴唇的祭,學習鍛鍊唱歌技巧。唱歌需要用到身體:鼻子吸氣、聲帶發聲、腹部肌肉控制氣量、眼睛看譜和指揮、嘴唇咬字、手寫記號指示、耳朵聽其他詩班班員的聲音與伴奏琴聲、大腦思考歌詞意義。

為什麼對音樂水準有要求?因為神對祭品有要求,若獻牛羊,須是一歲的、健壯無殘疾。這裡不是在對詩班訂出難以達到的高音樂水準,而是思考:唱歌是為了神,我把歌聲獻給神,歌聲是我的祭物,為了使神的名得榮耀,我願意把最好的獻給神,學習唱歌的方法,開發神賜給我的聲音。要朝表演的水準努力準備,但是不摻雜表演的心態(覺得自己最棒、自我陶醉)。「榮神益人」就是把榮耀神放第一位,造就人放第二位,自我放到第三位;當唱歌者把辛苦練成的歌聲獻給神,當然有技巧的展現,但更是歸榮耀給創造技巧的神。詩班獻詩時把誰放在第一位,會眾會有所察覺。

那可以飆高音嗎?高音是唱歌技巧之一,如果唱得好,會與詩班歌聲融合在一起,而非突兀、破壞整體。

有人問,會眾一起唱詩不夠嗎?為什麼要有詩班?詩班獻詩時會眾在下面觀看,不就是在看表演嗎?

教會兩千年的歷史累積豐富的音樂資產,許多基督徒作曲家譜寫音樂與信仰內涵皆備的作品,除了回應神給他們的呼召,更帶領人一窺天國的輝煌。許多曲子適合詩班而非會眾來唱。

詩班起源於舊約聖經記載大衛王在聖殿安排歌唱的人樂器彈奏者。教會裡有音樂恩賜與願意奉獻時間接受訓練的弟兄姊妹組成詩班,是代表會眾把最好的聲音獻給神為祭,並凝聚會眾心思,會眾以耳和心投入聆聽,與詩班一起獻上自己。會眾若明白詩班獻詩是帶領會眾獻祭,而非敬拜中的表演項目,就不會有看表演的心態。

詩班的任務不是只有獻詩而已,還有帶領會眾全體唱詩,所以詩班需熟練且比會眾更早學會主日崇拜的詩歌。

獻上的祭物需要燃燒。在事奉之前認罪、悔改,不純淨的事奉動機、不討神喜悅的言行,以嘴唇親近神、心卻遠離神……都求神燃燒,煉淨,如此事奉才會使靈命日益長進。

​「所以,弟兄姊妹們,既然上帝這樣憐恤我們,我勸你們把自己當作活活的祭物獻給上帝,專心事奉祂,蒙他喜悅。這就是你們應該獻上的真實敬拜。不要被這世界同化,要讓上帝改造你們,更新你們的心思意念,好明察什麼是祂的旨意,知道什麼是良善、完全,可蒙悅納的。」(羅馬書12:1-2 現代中文譯本2019)

音樂事奉者,你願意立志把身體、技巧與整顆心都獻給神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