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音契合唱團音樂會》
用心傾聽
樂讀音契編輯群
「這世界少了一個物理學家或許沒有什麼差別,但少了杜萬勝老師,就少了一位帶給無數人美好、感動與改變的指揮家。」這句話,也許正說出了許多參與者的心聲。
今年音契合唱團特別邀請新加坡國際知名合唱大師杜萬勝老師,擔任10月5日音樂會《和平之禱》的客席指揮。6月中,他特別提前來台,為音契合唱團進行三天密集集訓,也舉辦了一場針對教會詩班指揮的講座,邀請眾多教會音樂同工參與,一起學習如何「用心傾聽聲音」。
▌思維翻轉
杜老師的講座既務實又深入,他從自身物理背景談起:「我有的是一顆物理學的頭腦,聽到聲音時會分析、計算,再拼湊出一個公式。我喜歡formula。」從理性清晰的邏輯與深厚的音樂素養,帶領聽者重新認識「指揮」的意義。
「詩班班員是你的老師」是他反覆強調的觀念,更是一種謙卑的學習態度。指揮不是炫耀動作,而是透過手勢,引導到大家想做出的指揮想要呈現的聲音與美感。從重音記號的細膩處理、手勢與音準的精確結合,到基礎技術與音樂詮釋的連貫整合,杜老師的教學風格一貫簡明扼要,卻又發人深省。無論是初學者還是已有經驗的指揮,都能在他的課堂上被提升。在短短幾小時的講座裡,許多參與者都經歷了思想的更新......原來帶領詩班不只是敬拜,而是透過音樂,找到上帝所創造的邏輯與規律,享受其中的美好,並高聲讚美祂。
▌拆解與重建
緊接著的週末,杜老師展開為期三天的合唱集訓。不同於一般的排練方式,他以極為細膩的觀察與大膽的調整,一步步帶領團員重建聲音的基礎。他從正確的發聲位置、母音咬字、氣息流向、聲波共鳴,到每位團員的站位、距離、搭配組合,都經過反覆測試與實驗。他一邊從物理學角度解釋聲音的結構,一邊用生活化的比喻幫助理解,讓理性與感性兼容並蓄。
「唱得健康,母音整齊,音量一致」,是他貫穿整場訓練的三個核心原則。當聲音整齊、咬字一致時,不只是音準自然提升,更能產生泛音與共鳴,使聲部之間真正「融合」,那是一種彷彿天使也在其中同唱的美好感受。
到了第三天,他近乎「錙銖必較」地帶著團員每個音節調整,從母音口形、子音時機,到語音的高雅感與發聲位置;甚至唱完後的口型、收尾張力與表情連貫,也都被納入音樂表現的一部分。團員們在這過程中不只重新認識發聲,更重新認識了自己對語言、對音樂、甚至對自己聲音的理解。這些繁瑣卻深刻的練習,不僅提升了合唱實力,更是為了一場關乎信仰、世界與人心的音樂之旅作預備。
▌渴望和平
當今世界充滿動盪,人們比以往更渴望平安與醫治。戰爭、衝突與撕裂不斷發生,和平不再只是理念,而是每個人內心深處的迫切呼喊。音契合唱團今年的音樂會《和平之禱》,便是以音樂回應這時代的需要,為這個破碎的世界獻上一場誠摯的祈禱。
而兩首台灣首演作品更為全場注入別具意義的層次:曾祥怡〈恩典之路〉由杜萬勝老師改編為無伴奏合唱,在熟悉旋律中展現全新的和聲層次與純淨祈禱;《南洋之聲》則融合華人經典〈茉莉花〉與印尼民謠〈Dayung Sampan〉,也是由杜老師改編,以豐富多語的音色與節奏重現南洋文化交融的音樂樣貌,首次於台灣舞台上演出,成為對亞洲移民文化記憶最溫柔且有力的致敬。
這場音樂會,不僅呈現了風格與時代的對話,更像是在神國裡自我認同的對話,希望在無解的世界裡,唱出一份微光及盼望。願我們在這旅程中被更新,讓音符成為祝福與安慰,化為這世代最需要的和平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