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音契文化藝術基金會

《偉大作曲家的心靈世界》

奉獻與熱愛

古諾

  沒有哪個十三歲的男孩想被叫到校長辦公室。他手心冒汗,口乾舌燥。校長嚴厲地說:「你母親告訴我,你想離開我們學校,想當音樂家,為什麼?」他結結巴巴地說:「因為我愛音樂。」校長笑了:「也許你不知音樂家的生活有多艱難。」男孩回答:「沒什麼區別。」「把你的才華證明給我看!」校長臉上的微笑消失,從抽屜裡拉出兩張紙交給男孩。「這是一首詩和一些五線譜紙。看看你是否可以將它寫成曲子。」男孩瞥了一眼那首詩,立即開始寫旋律。他跳上旁邊的鋼琴椅子,並即興伴奏,自彈自唱。最後一個和絃結束,目瞪口呆的校長望著眉開眼笑望的查爾斯.古諾(Charles Gounod)說:「你說對了,你會成為音樂家。」

  後來古諾以歌劇《浮士德》震驚音樂界。古諾1818年6月17日出生在巴黎,父親是一位成功的畫家和石版畫家,去世時古諾年僅五歲。母親是著名的鋼琴家和出色的商人(丈夫去世後她負責石版印刷業務)。在回憶錄中,古諾見證對母親的愛與崇高的敬意:「母愛是偉大的上帝對生命最完美的體現,是對塵世生活所發出的最純淨最溫暖的光芒;無盡的母愛是上帝對受造物的永恆關懷。」

  母親的日記中寫到古諾「對音樂充滿了熱愛。」古諾說:「如果有人試圖阻止我學音樂,我會逃到美國,躲在一個不受干擾的角落。」母親十分虔誠,從古諾小時候就帶領他接觸天主教信仰。古諾一生都非常虔誠,相形之下,他的音樂生涯卻因他渴望進入神職而顯得遜色。

  衝突始於二十初頭的時候。十八歲進入巴黎音樂學院後,他贏得了夢寐以求的羅馬大獎。造訪這座永恆之城令這個年輕人不知所措,他又很容易被新認識的人影響。這時他的主要老師之一是名叫Lacordaire的修道士和演說家。他是慷慨激昂的牧師拉門納(Lamenna)的門徒,透過回歸基本真理來復興天主教信仰。最終,他成為了一個名為「福音傳教士聖約翰兄弟會」協會的成員,該協會由羅馬最優秀的家庭組成。這些人中有幾個已經放棄了自己的職業生涯,接受神職的呼召。

  古諾似乎也有此意願。孟德爾頌的姊姊在信中提到,在她訪問羅馬時,古諾對信仰呼召的回應。

  另一個在此時對古諾產生重大影響的是神學家蓋伊(Charles Guy)。他寫信給古諾:「我非常了解你,只有在上帝那裡,你的靈魂才能找到真正的安息,並燦爛盛開。」如此的感召力使敬虔的古諾高興不已。這封信激勵他母親進一步奉獻和熱愛上帝。

  母親的信仰非常敬虔,但她堅信兒子最好的榮耀上帝的方式是成為音樂家而不是神父。她知道古諾很敏感,異想天開,她的信勸告古諾要謹慎和節制。後來古諾放棄了傳教士聖約翰兄弟會,繼續當音樂家。當古諾在羅馬時,在母親安排下,他被任命為巴黎宣教教堂的風琴師和音樂總監。

  他很高興回到家鄉,並很高興參與母親的許多基督教活動。她向蓋伊學習神學。她經常去窮人那裡,為他們縫製衣服,並寫詩歌。一位朋友對古諾說:「你的母親有兩個奇蹟,我不知道她如何找到時間從事所有活動,也不知道她在哪裡找到了捐獻給慈善事業的錢。」古諾擔任教堂音樂總監五年,那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之一,在此期間,他再次感到自己後來被描述為「傾向於教會生活」。他為了祈禱、讀聖經和冥想而休假很長一段時間。

  他的第一位傳記作者波維(Marie Anne de Bovet)寫道,古諾傾向於神職與基督徒渴望服務有需要的靈魂有關:「要修復受傷的靈魂,通過神的寬恕驅除痛悔自責,並舒緩悔改的罪人的痛苦。在他看來,這是人類嚮往的最崇高使命。他為神聖的使命準備好自己。」

  終於在1847年秋天,巴黎大主教允許他參加卡梅利特的演講,在聖敘爾皮斯研討會為他進入神職做準備。他穿上長袍,這件事可能被音樂史遺忘了。古諾遇到了著名的宗教音樂家維奧多特(Pauline Viardot),堅持要古諾為她寫歌劇。

  古諾第一部歌劇作品《莎孚》(Sapho)在1851年將他帶進巴黎歌劇公司。雖然這一時期他也創作了幾首優美的彌撒曲,特別是深沈的《聖賽西希爾莊嚴彌撒曲》(Messe Solennelle),由此他發現了自己最偉大的天份就是作曲。他把神職人員的袍子永遠掛起,並與一位巴黎音樂家監音樂教授的女兒安娜.齊默爾曼(Anna Zimmerman)結婚。

  1859年,他創作《浮士德》(Faust),將他對神學和歌劇的熱愛融合在一起。前前後後,很多作曲家都受到歌德的史詩般故事啟發而創作,但沒有一個能與古諾媲美。劇情描述浮士德出賣自己的靈魂給魔鬼再到勝利拯救瑪格麗特的一切。它描繪了天堂與地獄之間的經典衝突,古諾優美的旋律卻使這部歌劇令人屏息。《浮士德》成為全球表現最出色,最受歡迎的音樂之一。之後有其他歌劇,尤其是他戲劇性的《羅密歐與茱麗葉》(Romeo and Juliet)。但只有另一部歌劇《波里厄克特》(Polyeucte)具有與《浮士德》一樣豐富的內涵。這部作品講述了早期基督教在羅馬帝國中的掙扎,其中最偉大的場景之一是波里厄克特為他的妻子波琳讀福音書,因為她躺在監獄裡。他敘述基督朝向受難之路,強烈的音樂也令人震撼。

  古諾繼續創作各種類型作品,他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是《拿撒勒》(Nazareth),原名《拿撒勒人耶穌》(Jeas de Nazareth),該曲於1856年5月創作。他的另一首曲子--或者說半首,可能是最常演奏的「巴赫-古諾」《聖母馬利亞》(Ave Maria)。他只用巴赫十二平均律第一首C大調前奏曲當作伴奏,為它寫了美麗的旋律。

  兩首偉大的神劇《救贖》(Redemption)和《摩斯與維塔》(Mors et Vita)都揭示了他對基督虔誠信仰的不同層面。前者花了他整整十二年的時間。古諾在他所說的神聖「三部曲」樂譜之前加上了一些解釋性的詞語。他將自己的作品描述為對三大事件的深刻表達。基督教的存在就在於此:(1)救主的受難和死亡,(2)在他復活和升天之間的榮耀生活,以及(3)基督徒奉耶穌的使命在全世界傳播福音。在「三部曲」之前,有一個關於創世、墮落和救贖主的序言。古諾在大編制的管絃樂配器上格外謹慎。

  古諾還寫了大量教堂音樂,讚美詩,安魂曲和另一個較小的神劇《托比》(Tobie)。他的信仰持續強化他的作曲和教學。「當耶穌進入耶路撒冷時」,他說,發展出他的聖樂思想,「路旁的的人吶喊:『和散那!大衛的兒子!』」門徒則對耶穌說,「夫子,請命令他們安靜!」但耶穌回答:「人如果沉默,石頭也會說話」。彌撒合唱曲必須象徵著這些文字,如雄偉的建築,樸實、莊重、龐大而莊嚴。

  在法蘭西藝術院(Académie des Beaux-Arts)公開會議上他以約翰福音3:3做結語:「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他稱這為「至高無上的方式」。

  在一次與記者交談時說:「除了善與真之外,還有美,是從另外兩個產生的,如同聖靈從聖子與聖父而來。」古諾的音樂作品中,例如他對莫札特歌劇《唐.喬望尼》的評論,揭示了他的道德觀,因為他詮釋了邪惡的角色應得的審判。

  古諾的所有傳記作者都同意他的宗教信仰。「絕對有充足的理由說他是一個信徒,他的每個宗教作品都是對信仰的告白。他是一位博大精深的神學家,是一位對聖經學識淵博的學生,也是教會之父,他可毫無困難寫一篇講道當作歌劇。他的信仰透過他的聰明才智如同透過他的心,擁有不亞於愛的信念。

  儘管古諾一生都在天主教會事奉,但他的信仰超越宗派的藩籬。當被問到這個問題時,他很肯定說:「虔誠的天主教徒如果想研究我,他會對我感到驚訝。」並指出:「在服從自己天主教國家習俗的同時,他也同意新教(基督教)國家為執行聖樂而採用的禮節。」

  參觀古諾的家,可看到許多證明他信仰的證據。風琴的中央是代表基督頭像的紀念章。「他的書架上堆滿了聖經、信仰書籍和講章,其中包括一張大圖表,上面基督教信仰的文章排成半圓形,顯示了哲學與道德的世界。」

  古諾的信仰在他的生命末期變得越來越熱心。在他的最後幾年,他接受了採訪,引用使徒保羅的話:「我離世的時候到了。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提後4:6-7)

  1893年10月15日星期日,古諾在他的鋼琴旁,靜靜地演奏著他的安魂曲。當他彈到降福經時,他的女兒跟著一起唱。過了一會兒,古諾坐下來讀譜。他沒有回應妻子叫他,她走進房間,發現他昏迷了。兩天後,古諾去世,留下女兒,一個兒子和與他結締41年的妻子。

  古諾希望事奉上帝,是因為對人的熱愛以及對上帝的虔誠。儘管他至終是一個平信徒,但這些特質從來沒有離開過他。古諾一生都愛他的鄰居,他總是被許多有鑑賞力的朋友包圍。亨利.托爾(Henry Tolhur)說:「最了解他的人形容他是一個好人,一個可愛的人,身價最高的紳士。」

  看來,他對朋友的價值遠不止是財富。有人提供一百萬法郎給他旅行去美國,也沒有辦法誘使他短暫離開朋友。

  他有許多朋友是神職人員和音樂家。和法朗克(Cesar Franck)、馬斯奈(Jules Massenet)是好朋友,常和他們分享音樂和信仰。他的朋友包括許多年輕一代的音樂家,在音樂生涯上幫助和鼓勵他們。他為德布西(Claude Debussy)寫推薦信,使他能夠找到鋼琴伴奏的工作。他告訴德布西:「年輕人,你很有天份。」他一直鼓勵作曲家拉羅(Édouard Lalo)、比才(Georges Bizet)、布瑟(Henri Büsser)等傑出音樂家。他花很多時間擔任Pierre Dupont當地民歌手的抄譜員。對於自己的抄譜員,他堅持聘請一位年老,貧窮的音樂家。古諾慷慨地付他錢,公平對待他,請他吃飯。

  古諾是一個有幽默感、對人有真摯的愛和感染力的人。甚至與他接觸的陌生人也因他的友好態度而放心。一次途經巴黎時,他聽到街頭風琴藝人以驚人的速度彈奏他的一首詠嘆調。「啊,朋友,」他笑著,「不要那麼快!看,讓我轉動風琴把手。」街頭音樂家被這個陌生人逗樂了,無法阻止他,當音符以適當的速度發出時,古諾溫和地說:「這個速度才對。朋友,我告訴你,這是我寫的。」

【推薦欣賞】

歌劇:《浮士德》,《羅密歐與朱麗葉》,《米雷耶》,《波里厄克特》

合唱作品:神劇,《救贖》,《摩斯與維塔》,《托比》,《聖賽西希爾莊嚴彌撒曲》,《安魂曲》,清唱劇《費爾南德》

歌曲:《拿撒勒》,《聖母馬利亞》(旋律寫在巴赫十二平均律第一首C大調前奏曲之上)

 

取自Spiritual Lives of the Great Composers by Patrick Kavanaugh

TOP